- · 《教育科学论坛》栏目设[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数据库[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收稿方[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投稿方[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征稿要[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刊物宗[05/28]
浅议如何在高职化学教学中体现教育的主要目标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教育的主要目标[1] “教育必须培养人类去适应变化,这是我们时代的显著特征。 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 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
1 教育的主要目标[1]
“教育必须培养人类去适应变化,这是我们时代的显著特征。 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 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 了解世界是教育的主要目标。 教育应帮助人们解决他们今天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教育本身不能克服邪恶。 但应力求增进人民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 教育应该努力帮助每一个人发展他自己的能力。实现其潜能,解放其创造力。并要防止生存逐渐失去人性的危险。 ”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个支柱。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在这种社会背景、 时代变革的逼迫下教会学生安全保护意识、 增强生存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正如富尔指出:“与其说是一个完备渊博的研究,还不如说是那些出身不同、 背景各异的人们作出的一种批判性的思考; 他们在完全独立的和客观的情况之下, 对处于这个变化世界中的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寻求总的答复”。
2 浅谈现阶段教育面临的挑战
师生关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标准。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互动关系,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合作关系。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非常赞同教育即“教书育人”的观点: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 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我个人理解“育人”的方式要注意符合时代特点和个人的特点。 我们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时间,在意见交换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意见适时适度地给予帮助、引导,关注孩子们的情绪体验,站在孩子的视角上分析行为现象,演绎可能的结果。
近来江苏以安全生产、仓储运输等事故刷屏。2019年3 月21 日下午江苏响水县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品爆炸酿成多人伤亡惨案。 2019 年10 月10 日傍晚6 点江苏无锡312 国道高架桥发生桥面侧翻事故让人心痛。 痛定思痛, 一桩桩人祸惨案的本质原因还是管理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风险防控意识欠缺、 缺少使命感造成的。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曾有过统计,在城市里,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而有30%左右的成年人是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十多年过去了,“巨婴”现象在我们的生活里并不少见。
近期一系列网贷平台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被曝光后,90 后群体遭遇了不良消费习惯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教育的不均衡造成个人能力培养上存在欠缺,某些核心能力发展不足,在个人今后成长上往往靠自己试错来付出代价。
随着人工智能的科技发展,标准化培养生产线上流水作业的操作工已经过时了。 这些社会现象暴露出了教育联动机制方面的问题。 如何有效控制青年自我中心、佛系啃老等社会问题,我们的教育模式亟待调整。
3 关于把教育的主要目标渗透进我校化学课程中的尝试
教育学已不再仅仅是教学艺术,而成了一门科学。而教育本身也包括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的联动机制。
我们的孩子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 如何在火灾中逃生? 如何从容面对突发事故? 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普通化学教师的我该怎样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安全生产生活意识? 在日常有机化合物性质教学实践中, 我为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了一个情境——“火灾救援”。 引导学生主动思索, 发现明火时应注意什么? 再让学生自主思考发言后,教师可以适时灌输“切断电源、燃气管道、判断危急情况,选择合适方式自救、求救等”的避险规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意识。 又例如, 在化学平衡中, 我引导班级探讨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Ⅲ·死神永生》中提出的“降维攻击”及其在社会现象中的表现。 努力提升孩子的眼界和见识, 使学生意识到和谐社会中民主集中的重要性, 培养思辨思维和人生观。
教育最基本的顺序,是先成人,再成才。 每一个品德、学业、工作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背后都少不了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奋力托举。 新学期已经开始了,我希望我的化学课可以作为护理专业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还要努力把课程作为一种载体,让我的孩子们感知科学认知、推理过程,通过生活化学、 生命化学的小故事让孩子们热爱生活、 关爱生命, 关注专业领域生产生活讯息, 掌握灾难中的急救、自救等措施。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kxgw.cn/qikandaodu/2020/0714/424.html
上一篇:四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之比较
下一篇:读者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