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科学论坛》栏目设[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数据库[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收稿方[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投稿方[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征稿要[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刊物宗[05/28]
吉林体育学院成功承办2016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开班仪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中心吴键主任解读相关政策及理念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授课8月30日上午11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
开班仪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中心吴键主任解读相关政策及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授课 8月30日上午11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吉林体育学院承办,为期15天的2016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此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培训,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精神,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支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不断提升校园足球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加培训的学员是来自黑龙江、吉林两省19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197名体育骨干教师,他们克服各种困难,经过为期15天的足球专项学习和培训,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全部顺利结业。 吉林体育学院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工作,具体工作由体育教育学院负责实施。体育教育学院足球教研室认真组织、精心施训,对培训计划的确定、培训内容的编排、培训方式的选择等,都做了认真的部署和安排。在教学中,采用了理论与实训并重、实战与考核结合的培训方式,突出足球技能与教学技能的培训,着力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培训班除了校内优秀的专业教师,还聘请了教育部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专家、德国外教团队、全国各地区优秀一线教师等,担任主讲教师。为期15天的训练中组织进行了多个专题的理论报告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中心吴键主任首先为我国校园足球准确把脉;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为参训学员奉献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河北师范大学吕健力教授为学员详细解读了足球裁判的规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教授从“四学”谈校园足球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员开阔了眼界,进一步提高了对足球的认知深度,理念超前,教法新颖,形式多样,受到学员好评。原中国女子足球队主教练王海鸣、本项目首席专家蔡向阳教授均亲临教学第一线,学员们认真倾听,受益匪浅。此外,学校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培训,学员们取得了较大进步,足球理论知识得到更新和加强,教学训练水平显著提升。 德国专家授课 精心组织的实践教学课程 效果显著的小班教学 2016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在重庆师范大学圆满闭幕 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 8月2日,2016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在重庆师范大学闭幕,来自重庆、西藏地区足球特色学校的近150名体育骨干教师顺利结业。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梁建平、副院长赵恒出席典礼。典礼由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杨祖涛主持。 此次培训从7月20号开班,历时15天,是56年来重庆最热的一个夏天,连续12天在40度以上,最高气温达到45度,但培训团队与学员克服困难,积极学习;整个培训课程充分结合当前校园足球的现状和发展需要,专门从欧洲聘请了两名欧足联A级教练,有针对性让学员们深入学习了解校园足球的教育功能、校园足球课堂设计、运动中的安全防护等;还聘请国内学校体育顶级专家毛振明、吴键、于素梅等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细致地解析,为学员解惑答疑,课堂气氛热烈,效果非常好。培训中,教练员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强化体育骨干教师校园足球教学的实践能力和示范能力。学员们积极拓展思路,全方位的学习领悟先进的校园足球训练模式。 梁建平院长从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培训内容充实丰富、班级活动形式多样等三个方面对培训进行了总结,并希望学员们消化好此次培训的所学内容,将新理念、新知识内化于己而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在今后的工作实践当中不断提升执教水平,做青少年校园足球事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真正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苗子”、“尖子”和“柱子”。 杨祖涛书记总结讲话并宣布培训班结业。他说:“培训期间,全体教师不辞辛劳、敬业奉献,保证了教学质量;全体学员刻苦努力、虚心请教,保证了学习效果;全体工作人员忠于职守、坚守岗位,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培训班的成功得益于我校高度重视,教学团队水平高超、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学员们学习认真、训练扎实。” 学员代表感谢学校体育学院的精心准备,并表示会把在此次培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去,让更多的孩子们也能快乐的享受足球,为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kxgw.cn/qikandaodu/2020/0828/806.html
上一篇:儿童的幸福与教师的使命——“童年与教师研究
下一篇:《无名堂吟稿》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