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科学论坛》栏目设[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数据库[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收稿方[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投稿方[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征稿要[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刊物宗[05/28]
开启和谐教育之窗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党工委提出“平安教育、和谐教育、幸福教育”三大教育命题后,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中学便积极行动,在师生和家长当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
在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党工委提出“平安教育、和谐教育、幸福教育”三大教育命题后,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中学便积极行动,在师生和家长当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中学将“和谐教育”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对学校教育展开了一系列探索研究。
教师关系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基础
构建和谐的教师关系,倡导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充分挖掘教师的工作潜力和创造力,为教师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的人际环境,不断推动学校和谐发展。教师间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基础,所以在解决教师的个人问题上,必须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让教师有人格平等感,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制度建设要体现以激励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有利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协调各教育群体利益,大力提倡同心同德的协作精神,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对教师的管理上,要变“刚性的制度管理”为“以人为本的弹性管理”,切实加强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让教师的劳动价值得到尊重和认可。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培养,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使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师年度职称考核和期末评奖上,要建立公平科学的奖惩制度,把工作任务和效益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优质优酬”;在工作任务的分配上,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资计算办法,实现校内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把事当事做,遇事争着做”的大好局面。教师间的团结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真诚合作,才能创出佳绩。
优秀领导是实现和谐教育的保证
校长要一心为公,时时处处为学校服务,为学校的利益着想,不浪费每一分钱,一心一意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校长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要以身作则,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除了用制度管理外,校长要用学术权威征服人心,用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奖励措施激励人心,用人格魅力赢得人心,用真心诚意去营造一个和谐的干群关系。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以“四好”为标准,以和谐为要求,坚持勤政务实,厉行勤俭节约,倡导敬业奉献,弘扬团队精神。全面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落实干部政绩考核,建立干部民主监督机制,实施干部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步调一致,高度统一;业务上深入一线,争当教学能手;管理上作风民主,公正公平。此外,校长要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既要实施集中领导,又要分层管理,形成“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氛围,塑造团结和谐、廉洁高效、战斗有力的班子形象。
利用制度创造和谐的竞争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此外,教师管理应体现人文精神,要通过沟通、换位思考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以实现 “以人为和,追求人和”的和谐校园模式。
学生和家长是和谐教育的重点
强化学生的教育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切入点。坚持以德治校,狠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安危时刻记在心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与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倾情教育学生爱学习、刻苦钻研,爱劳动、不辞辛苦,勤锻炼、生龙活虎,有礼貌、谦恭礼让;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方式,让校园呈现出一道“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大好风景,创造出充满生气、和谐奋进的校园学习氛围。
家长教育和管理子女的方法需要学校的指导。在尊重家长人格,理解家长能力的基础上,取得家长的信任,达到心灵的沟通,促进学生家长增强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切实关心孩子的思想、生活和学习,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创造一个和谐的家校关系。
常抓安全工作是和谐教育的关键
安全无小事,事事关生命。校长要用一颗真挚的心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用一颗细致的心去发现安全问题,用一颗执着的心去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维护校园稳定,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校长要认真分析、妥善解决校内各生产关系间存在的问题,化解矛盾,实现和谐教育科学有序、持续健康的发展。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kxgw.cn/qikandaodu/2021/0514/1552.html
上一篇:共建办学协作联盟优化高校竞合体
下一篇:智慧学习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智慧城市与智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