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科学论坛》栏目设[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数据库[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收稿方[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投稿方[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征稿要[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刊物宗[05/28]
近代女子学堂教育及女学生的文学创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近代女子学堂产生的背景 中国近代第一所女学堂——经正女学,开启了我国国人自办女子学校的先声,其源头离不开其附之的特殊时代背景。鸦片战争惊醒了国人天朝美梦,西学东
一、近代女子学堂产生的背景
中国近代第一所女学堂——经正女学,开启了我国国人自办女子学校的先声,其源头离不开其附之的特殊时代背景。鸦片战争惊醒了国人天朝美梦,西学东渐之声日渐强烈,东西方文化进入空前繁荣的交流时代。西方传教士在国内创办的教会女学启发了国内女学的萌芽,在多种思想文化的诱导下,中国近代女子学堂在特殊的时代、文化条件中进入肇端。
(一)鸦片战争与西学东渐。长久以来的天朝上国印象让统治者耽于美梦,鸦片战争强力入侵,清政府无力应对,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丧权辱国震惊朝野。这一现实给了统治者沉重一击。张謇谈到《马关条约》时痛心疾首言之:“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1]371但是国内依旧有沉迷于大国之梦的现象,1897年薛福成上呈《筹洋刍议》“自强之权在中国,即所以慑服日本之权,亦在中国,而况中国之才力物力,十倍于日本哉。”[2]533这种看不清国家危机暗藏的短浅目光,随着列强的步步攻击才意识到外强中干的国家内部早已羸弱不堪。
李鸿章曾对伊藤博文说:“日本非常之进步足以使我国觉醒。我国长夜之梦,将因贵国的打击而破灭,由此大步进入醒悟之阶段。”[3]300举国有识之士纷纷探求挽救将倾之国的各种方法。梁启超曾提道:“凡一国之强弱兴废,全系乎国民之智识与能力;而智识能力之进退增减,全系乎国民之思想,思想之高下通塞,全系乎国民之习惯与所信仰。”欲扶将倾之危邦,教育当为重中之重,女性教育于此被推上舞台。
梁启超在《创议设立女学堂启》中指出:“夫男女平等,美国斯盛;女学遍布,日本以强。”[4]225,国外繁荣的女学教育刺激了国内女学的萌芽,“甲午之创,渐知女学”。我国第一所近代女子学堂——经正女学,学习吸收西方女学的办学经验开启了国内女子学堂创办的先河。
(二)男性知识分子的倡导与鼓励。率先提起兴女学倡议,当始为国内先进的男性知识精英分子。他们意识到教育不应该局限于男性,女性缺乏教育是整个国家改革前进的巨大阻碍。正如梁启超所说:“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人人各有职业、各能自养,则国大治。”[5]30仅仅依靠男性知识分子无法担负起救国使命,举全民之力方可有出路。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我国一些思想家就已经提出了正视女性地位的观念。李贽将夫妻关系提至“君、臣、父、子”之前,提出夫妻平等,支持妇女再嫁,婚姻自主。俞正燮《贞女说》《节妇说》《女人称谓贵重》等文,皆力倡男女平等。袁枚以出自女性之手被收入《诗经》的《关雎》《葛覃》《卷耳》论证女子之才敏不次于男子。宋恕提出:“人之生也,得母气居多,其动也,在母侧居多,故女子不可不学,尤甚于男。”他还主张:“男女六岁至十三岁皆须入学,不者罚其父母。”[6]867
梁启超于《时务报》上倡言:“治天下之本二:曰正人心,广人才。而二者之本,必自蒙养始,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母教之本,必自妇学始;故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7]40-42他还进一步提出:“女学与男学必结合,今之美国,殆将近之矣。故为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8]14经过他们不断地言说与努力,为国内女学的创办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在女学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社会观念对于女性教育的促进。在男性知识分子的鼓励与推动下,兴办女学的意识与呼声逐渐在社会中取得关注与支持。传统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在社会中受到挑战,长久以来备受压迫的女性卑微的地位有了改变。一些学堂在课程设置就规定了禁止女性缠足的要求,拒绝招收缠足女性。清政府也以官方的正式身份于1907年的《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中呼吁国人废止缠足陋习。女性理应接受教育的观念在社会中逐步形成共识。
开放女性教育门禁之后,越来越多支持女性寻求平等地位、鼓励女性接受教育的声音在社会上引起共鸣。创刊于1904年的《女子世界》在其 “欲普救中国,必先普救我女子,无可疑也”的创刊词中就不断声明对于提升女性地位的重要意义。[9]
社会力量给予了女性改变自身地位,争取教育权利的支持,女性群体也与之配合并自发组织活动。1895年康有为在广东创立不缠足会并推广至其他地区,获得了众多女性的拥护。同时还有众多投入到新闻媒体的女性群体,以其饱满的热情大力开创女性报纸杂志,仅1914年—1920年,创办的妇女报刊就达35种。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kxgw.cn/qikandaodu/2021/0708/1602.html
上一篇:我国大陆台湾地区助产教育与临床实践分析与启
下一篇:谈幼儿科学微项目活动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