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被教科书删除?老教授:房梁

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明代诗人杨慎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道出了江水长流而英雄随时间消失的感慨,在这首诗被谱成曲后更是被广为传唱。在涛涛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

明代诗人杨慎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道出了江水长流而英雄随时间消失的感慨,在这首诗被谱成曲后更是被广为传唱。在涛涛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但这些人物大多都在某一特定的领域成就斐然,可以被成为全才的却少之又少。

来自意大利的达·芬奇可以算是全才中的一个,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找不出比他更完美的存在。而我国也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个理工男,又是个艺术家,是个机械师,还是个科学家,这个人就是张衡,《后汉书》中记载,他贯五经通六,且才高于世。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张衡与地动仪的故事。

张衡出生于公元78年,时处东汉时期,张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他的祖父张堪能文能武,张衡对他最为敬佩。张衡从小就一心扑在学习上,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还善于吟诗作画。16岁时,他外出游学,大量的实地走访与考察对他后来研究地理和地震学提供了实践基础。

而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在公元132年,《后汉记·张衡传》中也把它叫做候风地动仪,这是因为在古人的认知中,地下存着的是气,气的变化导致地震的形成。古籍中关于地动仪的记载多为外观,并没有涉及到它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由于年代久远,张衡制作的地动仪已经在公元200年左右失传,如今人们没办法再观测到地震仪内部的结构,也无法对其科学性进行检测。但据史料记载,公元138年时陇西地震,地动仪“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说明张衡的地动仪在发明之后是经过检测的。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关于地动仪的图片和介绍被初中历史教材收纳其中,但在2018年那段关于地动仪的描述却默默消失了。后来,有不知名人士曝光,张衡的地动仪根本不可能预测地震,而且我们所看到的地动仪其实是个仿制品。

原来,教科书上关于地动仪的介绍来源于1952年《人民画报》刊载的一篇文章,但书上的引用有些断章取义的意味,它没有注明原文中的一段背景介绍:报纸上描述的地动仪可不是当年张衡亲手打造的“真品”,而是1951年中国古代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按说史料的记载仿制的模型。

不过地动仪确实不能预测地震,即便现代科技如此发达了也没有办法对这类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张衡在发明地动仪时的初衷是改变那个年代由于通讯和交通不发达而导致的信息传递延误,地动仪最大的作用在于获知震发生的信息,检测地震发生的方位。

但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西方及日本的一些学界权威专家,都纷纷发言对地动仪的实用性提出质疑,就连我国中科院院士傅承义都说:“房梁下吊一块肉都比那个强!”

那么地动仪究竟是如史料中记载的那般灵验,还是如今科学家推翻的才是正解,由于地动仪原件的流失都无可考证了。但不论怎么说,地动仪的发明都是在那个古老的年代里,智慧的古人们对于科学做出的勇敢探索与大胆创造,科学的进步不就是这样一步步取得的吗?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kxgw.cn/zonghexinwen/2020/0818/730.html



上一篇:孩子被蜜蜂蛰,宝妈上演教科书式急救,她的做
下一篇:川大医学生教科书级笔记走红 网友:医学界的灵

教育科学论坛投稿 | 教育科学论坛编辑部| 教育科学论坛版面费 | 教育科学论坛论文发表 | 教育科学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