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院士谭|市教科院 王宗彬:历史新授课的“四不

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历史新授课的“四不要” 市教科院 ?王宗彬 作者简介 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科院初中历史兼职教研员,高密市初中历史教研员。 新授课,是我们传道、授业、解

历史新授课的“四不要”

市教科院 ?王宗彬

作者简介

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科院初中历史兼职教研员,高密市初中历史教研员。

新授课,是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讲好了新授课,就基本做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如何讲好历史新授课?我觉得要做到“四不要”。

不要急于“联系”

我们承认历史事件之间是有联系的,中外的、古今的,联系处处可见。但如何联系,联系到什么程度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如在学习九上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时,许多老师在学完明治维新后,喜欢联系中国史的戊戌变法,对比两者的异同,这一联系大约用去了八分钟,结果造成巩固新授内容时间不足,课堂检测匆匆结束,也没能对本课中的共性内容——俄国、日本改革的共同点进行归纳、总结,新授课的内容没有完成,课堂达标率不高。

这种“联系”,我认为是不恰当的,我们应该先学好新课,把新课的内容学习好、巩固好后,再进行联系。

联系戊戌变法,增加了学习难度,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负荷,是受以前教学设计的影响。对初中生来说,学习本课的两次改革就显得内容多、时间紧,再额外加上两者的联系、对比,就显得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可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联系,不能冲淡了新授课的学习。

我们不管是谁设计的案例,都要考虑到我们教和学的实际。他山之石可以拿来用,但不能砸了自己的脚。

不要“拉郎配式”的解释

有位老师在评价俄国、日本改革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不彻底的。这样的解释是不准确的。改革彻底与否,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没有必然联系,这样解释有点“拉郎配”,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再说彻底不彻底,本身就是相对而言的,需要有一个参照物,你连参照物都没有找到,怎么可以用这个词呢?就象你对同事说:我个子最高。这里是你把同事做为参照了,所以才有“最高”的结论。如果我们找不准因果关系,而一味想当然的解释,难免会落人口实:你不讲我还明白,你越讲我越糊涂!

不要让新授课“只见树木”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新授课亮点很多,但整体性欠缺。在课堂上,我想可以这样彰显课堂的整体性:一是研读教材,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起一些能点明本目特点的题目,使知识前后贯通起来;二是在课堂小结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本课主要知识及内在联系,如学习“三国鼎立”一课后,我们可以用“两战定乾坤,危机寻生机”来概括本课主要内容。三是利用思维导图,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归纳我们的思维可见。

教学,我们要追求浑然天成、水到渠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在熟悉自己学生的前提下,统整教材,采取灵活的教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不要偏离了重点

我们在讲新课时,往往会出现以下误区:讨论问题时往往偏离了重点,片面追求课堂的热闹。如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战带来的灾难是一个重点,要通过教师的组织,使学生认识到一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通过人员的伤亡、财产的损失、对欧洲的影响等加以说明,而它对科技的客观推动作用,不应该也不能成为重点,否则会喧宾夺主,实现不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这样要求的: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所以我们讲课时,一定要以课标为依据来确立教学的重难点,在完成上述目标后,再去拓展引申。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kxgw.cn/zonghexinwen/2020/0828/795.html



上一篇:他被编入教科书中,英雄事迹感人,为何18年后被
下一篇:姚晨真是OL穿搭“教科书”,格纹西装配条纹衬衫

教育科学论坛投稿 | 教育科学论坛编辑部| 教育科学论坛版面费 | 教育科学论坛论文发表 | 教育科学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