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科学论坛》栏目设[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数据库[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收稿方[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投稿方[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征稿要[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刊物宗[05/28]
为何诺奖得主莫言没有作品没有选入教科书?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建设人才强国的基础。我们的国家要是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建设人才强国的基础。我们的国家要是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是多面的,我们不仅要让他成为理化生都精通的科技型人才,也要让他有极高的文学素养。
在义务教育的阶段,每一门学科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语文学科作为主科之一,教给我们读书认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让我们扩充许多文学知识。语文这门课,主要就是通过读一些文章来学习新的知识,所以,选什么作品收进教材,就至关重要。
开头这一段话出自现当代一位著名的作家——莫言。莫言绝对是现当代最火的一位作家了,他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份荣誉让莫言迅速在国内出名,许多人因此认识到了中国这位优秀的作家,争相去购买他的书籍。一时之间洛阳纸贵,人人手里都有一本莫言的著作,提到他每个人都能交谈几句。
诺贝尔文学奖是极具权威性的大奖,能够获得这样的奖项,代表着他的文学作品已经到达了殿堂级别,获得了国际的认可。就连老舍、鲁迅都并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可见,莫言的文学水平很高,也具备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他的作品应该很值得我们学习。
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从莫言获奖到现在八年了,他的作品从未被选入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本。语文课本改版过很多次,每次鲁迅都是常驻,却一直都不见莫言的身影,这是什么原因呢?
“审丑”视角下的乡土文学
莫言出生在山东高密农村,农村的生活贯穿了他的幼年时期。莫言之后的作品,也大都是反映农村生活的。文学史上一般把描写农村生活的文学作品称为乡土文学。比如孙犁的荷花淀、沈从文的《边城》,都是描写他们熟悉的家乡生活,充满了一种温馨的氛围。
乡土文学的作家喜欢在作品中表现农村的淳朴,在他们笔下农村生活是充满温情的,像古代描述的世外桃源一样,远离了城市的勾心斗角。很少有人会在作品中揭露农村生活的丑恶面,更不会大规模地批判农村的现实。
所以我们会在语文的教科书中看到诸如《白洋淀》之类的作品,作品的语言优美,文风质朴,用大量的篇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以及对抗外族侵略的智慧。这样的文章,可以让青少年在欣赏美的文字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民族观,培养他们爱国的意识。
语文课本选用了不少乡土文学,带领孩子们走进乡村,感受数十年之前的乡村文化。那么,莫言有关乡村文学的作品,为什么不能入选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莫言不同于其他乡土文学作家,对农村的生活加以美化,而是十分露骨地对那个年代的乡村生活进行了描写。
莫言笔下的农村,让人感觉不到桃花源的美好,也几乎感受不到乡下人的质朴与纯情。他用一种“审丑”的视角,对农村阴暗又丑陋的一面进行了揭露。他的文字是赤裸裸的,不加任何唯美的修饰与包装。他的作品文学成就虽然很高,但弘扬真善美的篇幅实在太少了。
青少年需要的积极取向
我们知道,弘扬真善美一直是我们想要传递给青年的世界观。在语文课本中,大部分都是这样积极向上的文章占优势。我国的教育一直在探索该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三观,在他们心智还没有如同大人一般成熟的时候,他们还不具备对任何文章进行判断的能力。
我们应该合理地把握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文章范围,不让他们接触一些超出了年龄范围的文字,以免他们从中学习到一些暴力血腥的知识。
莫言的作品为了揭露农村一些丑恶的现实,用的笔触就十分地灰暗粗俗。莫言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大师,他的作品特色就是通过一些“不舒服”的语言,来刺激读者,引起读者重视当时农村丑恶的现实。他的文章如同一盆冷水,浇透乡土文学粉饰的温情,将肮脏的一面完全展露在读者的视野下。
《蛙》、《丰乳肥臀》等,从标题来看就充满着暗示的意味。莫言为了揭露农村现实中一些男权社会思想,用的关于两性之间的描述语都十分低俗,这并不适合让本身就处在青春期的初中、高中生阅读。如果放在语文课本里,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kxgw.cn/zonghexinwen/2020/0907/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