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科学论坛》栏目设[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数据库[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收稿方[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投稿方[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征稿要[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刊物宗[05/28]
登鹳雀楼入选日本高中教科书!回顾日本上世纪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小康网讯 近日,《登鹳雀楼》因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入选了日本高中的教科书,成为日本人都会吟诵的经典唐诗之一。全诗只有短短20字,中国人只需20秒即可读完。但译成日语
中国小康网讯 近日,《登鹳雀楼》因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入选了日本高中的教科书,成为日本人都会吟诵的经典唐诗之一。全诗只有短短20字,中国人只需20秒即可读完。但译成日语后,不但音节增加一倍,加之抑扬顿挫的特殊吟唱方式,“唱”完整首诗至少需要1分30秒。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实际上,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文教事业便异军突起,就拿书店来说,书店分两种:新书店与旧书店。日本的读书人看到有出版的新书,必马上买来阅读,读完后再卖给旧书店,再购买新的。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不像现代人,也爱买新书,但看了一半便“束之高阁”。
日本的旧书店收购的旧书,折扣非常大,所以生意非常火爆,尤其是世界名著,几万册一个星期就能卖光。日本人这种“吐故纳新”的方式,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日本浮世绘里的读书图
日本当时新闻行业也很发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大阪的《朝日新闻》社。因为当时大阪的新闻业在日本国内位于榜首,其次才是东京。相比而言在,在当时中国,也是上海的新闻业占领鳌头,而北京屈居其后。
作为文字工作者如果要参观了日本的编辑部,当然是提前预约的,因为那里平时是不对外开放的。日本的编辑部都是上午没人,因为编辑们加完夜班都在家休息呢,游客可以看看屋里的布局。
编辑们都合用一屋,有的一人一桌,有的几人一桌。总编那时在中国称总主笔,在日本则称编辑长。小苏感觉里面和上海的大报馆差不多。
当时日本记者桌上都有一部电话,而同期国内的小报社,电话往往分别在总编和营业部的办公室里,还不是自动电话,所以得看接线员的脸色。百年前人人都配备电话,是因为日本电力线路发达的缘故,硬件完善也大大促进了他们新闻业的发展。
日本1910年代的印厂。里面的轮转机有一半是本国制造的,只有几台是进口的,所以纸库里足以囤纳几百吨卷筒纸。而同期国内的情况,只有大报社才能买进口机器,小报社都用平板机。
那时候国内连平板白报纸都需要进口,都是挪威、瑞典货。因为轮转机少,所以卷筒纸销量极小。为此,上海的纸商琢磨出新花样,专门开切纸公司,把卷筒纸切成平板纸!而反观日本,纸业就很发达,有的新闻社自办纸厂,还有和纸业公司合作的。
在当时《朝日新闻》的改版室,原来如果报纸已经发出,而新的新闻又来了,又不想第二天再发的话,就会在第一版原报上挖去旧新闻,填上新的,这就是第二版。假如又有新的来了,就会印第三版。多的一天能改六七版。若果赶上印场的时候,校对和排字工人忙活一丝不苟,非常具有匠人精神。
1910年代的日版文化产业勃兴,使人能侧面感觉出来这个民族的精气神。当时的有志国人,尤其是从事文化产业向他们学习后,回国对我国近代早期的出版业做出了贡献,也促进了我国早期的文化产业的繁荣。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kxgw.cn/zonghexinwen/2020/0909/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