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小英雄赖宁名字从教科书消失,照片从校园摘下

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还记得当初上小学时,小英雄赖宁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他是那么的勇敢,那么的执着,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惧艰险,参加到山火的扑救中,最终山火灭了,但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这

还记得当初上小学时,小英雄赖宁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他是那么的勇敢,那么的执着,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惧艰险,参加到山火的扑救中,最终山火灭了,但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而赖宁的故事还得从1988年的一个下午说起。

1988年3月13日下午,石棉县的海子山突发大火,火势蔓延很快,没过多久便成为火的海洋。而更危急的是,梅子山附近除了有大面积的森林外,还有油库极其配套设施,卫星电视转播台以及居民。如果火势不能尽快得到有效控制,将会对这些国家和居民财产以及居民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那一年,赖宁只有15岁,正在上初二。山火发生那天,住在山下的他刚写完作业没多久,正准备去楼下转转散心。然而一到楼下便看见冲天的火光,赖宁立马意识到山上发生了火灾。赖宁很清楚如果火灾蔓延将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于是便和几个小伙伴一同上山积极进行灭火。

冲天的火光自然也吸引了其他人的关注,很快当地消防队就加入到这场山火扑救当中。抵达现场后发现竟然还有几个学生,那几人就是赖宁和他的小伙伴们。考虑到赖宁他们还小,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没一会儿赖宁和他的几个小伙伴就被护送下山。

将赖宁几人送下山后,消防队员就立即参与到山火扑救当中。然而赖宁看着漫天的山火肆虐,不想就这样当一名旁观者,于是又悄悄地上了山,继续参与到山火扑救当中。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山火最终被扑灭了,国家财产保住了,居民财产和安全也不会再受到威胁,然而遗憾的是赖宁却倒在了火场,为了扑救山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赖宁不是不知道山火的危险,只是他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扑灭山火做出一些贡献。只可惜山火无情,将他彻底吞噬。赖宁的勇敢、舍己为人的精神让大家都为之动容。随后赖宁的事迹广为流传,后来更是被共青团以及国家教委授予“中国少年先锋队小主席”、“英雄少年”等荣誉称号,当时全国更是掀起了一股向赖宁学习的风潮。希望大家都能具备这种勇敢、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

随后,赖宁的英勇事迹广为流传,不论是教科书上亦或是教学楼走廊的墙上都能看到他的英勇事迹,让后辈也都能了解他的故事。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的价值观也开始改变。对于见义勇为的认知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比如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关于见义勇为的描述就删除了,这样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考虑到小学生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发现险情时不要第一时间冲上去处理,只需要第一时间报告大人就好。

而这样的观念就与当初赖宁的见义勇为行为相违背,于是赖宁的事迹逐渐从教科书中消失,学校的走廊中也再也看不见关于他的描述。

对于这样的做法,我个人持中立态度。一方面对于未成年而言,尤其是小学生,首先确保自身人身安全肯定是对的,毕竟很多情况即便是第一时间前往处理,以小学生的能力也很难化险为夷。但是如果一刀切地将赖宁的事迹从教科书中移除又有些极端,毕竟赖宁所做出的的贡献不能被遗忘。虽然他当时的做法在现在的情况下不一定很合适,但是我们应当让后辈知道他的故事,了解他的为人,然后事迹最后加上一句遇见险情要量力而行,及时寻求附近的成年人帮助。这样既能保证英雄事迹不被遗忘,也能避免孩子们刻意模仿。

大家认为“将赖宁的事迹从从教科书移除,照片从校园摘下”这种做法对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教育很有料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kxgw.cn/zonghexinwen/2020/0926/942.html



上一篇:真正的“教科书式月饼”来了!惊不惊喜?
下一篇:那些教科书上永远看不到的历史时刻!

教育科学论坛投稿 | 教育科学论坛编辑部| 教育科学论坛版面费 | 教育科学论坛论文发表 | 教育科学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