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科学论坛》栏目设[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数据库[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收稿方[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投稿方[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征稿要[05/28]
- · 《教育科学论坛》刊物宗[05/28]
“钱学森智库聚焦新时代教育”第十一期钱学森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21年4月29日,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应用咨询工作委员会、钱学森班工作委员会主办,西安高新钱学森第二小学、西安高新一中学初中校区、西安高新一
2021年4月29日,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应用咨询工作委员会、钱学森班工作委员会主办,西安高新钱学森第二小学、西安高新一中学初中校区、西安高新一中承办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钱学森智库聚焦新时代教育” 第十一期钱学森论坛深度会议在西安召开。多位院士、将军、航天员、学者和来自全国的部分钱学森班、钱学森学院和钱学森学校代表参加了会议。钱学森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西安高新钱学森学校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李琳斐博士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站在历史新征程的起点聚焦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深入研讨钱学森提出的“大成智慧教育理念”,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遵循文明兴盛的规律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全面互鉴、双向互动、和平共进、多元共荣的教育生态,以期解答“钱学森之问”与“民族复兴之盼”。
会议发布了《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指南》,全国“钱学森班工作委员会”网站在会上正式上线。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作了题为《觉醒:‘集大成·得智慧'的时代之光》的主题报告。薛惠锋认为,对于人的创新性思维最为重要的就是实现智商、情商、健商、位商、灵商的“五商融合”,其中灵商就是新思想、新观点的“涌现”,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终极涌现!灵商的本质,是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科学与哲学相融合、科学与道德相融合。薛院长指出,创造型人才要在“五商融合”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灵商的培养,将这一理念融入教学,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做法是变“玩物丧志”为“玩物尚志”、 变“学科分立”为“学科融合”、以及“科艺融合”“德行统一”。“集大成,得智慧”是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根,就是充分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规律,激发人类的无限潜能,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探索中追求真理。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是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传承者与践行者,并持续推进钱学森学校的建设,使之成为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
中国航天钱学森决策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钱永刚教授作了题为《浅议钱学森教育思想》的主题报告。钱永刚教授认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钱学森教育思想的首位,其次应在教育模式上有所改进,加大通识教育、淡化专业,塑造理工、文艺的通才,第三是要在教学内容上作进一步的思考。钱永刚指出,充分运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这是钱学森教育内容与众不同的地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的理念,对于我们今天走出校门要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年轻人来讲非常重要,充分掌握并运用,将对完成工作的实效,以及个人的成长都会更快、更远、更好。
西安高新钱学森第二小学执行校长邹国胜作了题为《钱学森大成教育心得》的主题报告。邹国胜校长以“扬大成智慧之帆,启创新育才之智”为题目,深入浅出地从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三个方面向大家进行了关于钱学森大成教育探索之路的报告。他指出,大成智慧教育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也要经历一些不断的探索的过程,逐渐形成已有的大德大爱、大智大成、大礼大成的大成教育体系,真正实现学校教育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从而为学校的卓越发展,插上文化腾飞的翅膀,钱学森第二小学将继续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致未来,以深深扎根的坚守,收获钱小向上生长的丰盛。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工程究中心主任俞梦孙作了《中小学的学习经历成就了我一生的事业》的主题报告。俞梦孙院士结合自己的成长、成才的人生轨迹,总结出人的成长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需要考虑的成长因素很多。正是因为学习到了钱学森的系统思想,才让自己的研究工作取得巨大的飞跃。俞梦孙院士坦言,人生成才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依赖于良好的生命质量状态,这就要运用系统论来实现心身共治。健康是人类自身的基本素质的标志,尤其是在新世纪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更要通过不断提高对自身健康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协调能力,为服务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kxgw.cn/zonghexinwen/2021/0504/1524.html
教育科学论坛投稿 | 教育科学论坛编辑部| 教育科学论坛版面费 | 教育科学论坛论文发表 | 教育科学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